蜂窩斜管填料(斜板填料)沉澱池工作原理
作者₪╃:admin 釋出日期₪╃:2021-04-28
蜂窩斜管填料或斜板填料沉澱池是根據淺池沉澱理論設計出的一種高效組合式沉澱池;也統稱為淺池沉澱池▩·☁。在沉降區域設定許多密集的斜管填料或斜板填料↟✘◕,使水中懸浮雜質在斜板或斜管中進行沉澱↟✘◕,水沿斜板或斜管上升流動▩·☁。分離出的泥渣在重力作用下沿著斜板(管)向下滑至池底↟✘◕,再集中排出▩·☁。這種池子可以提高深沉效率50-60%↟✘◕,在同一面積上可提高處理能力3-5倍▩·☁。
可根據原廢水的試驗資料來設計不同流量的斜管沉澱器↟✘◕,使用時一般都要投加凝聚劑▩·☁。斜管沉澱淨水法是在泥渣懸浮層上方安排傾角60度的斜管組建↟✘◕,使原水中的懸浮物↟✘◕,固體物經投加混凝劑後形成的絮體礬花↟✘◕,在斜管側表面積積聚成薄泥層↟✘◕,依靠重力作用滑回泥渣懸浮層↟✘◕,繼而沉入集泥鬥▩·☁。由排泥管排入汙泥池另行處理或綜合利用▩·☁。上清液逐漸上升至集水管排出↟✘◕,可直接排放或回用▩·☁。
自來水廠斜板(管)沉澱池的應用流程
斜管沉澱工藝常用於自來水廠↟✘◕,用於絮凝反應之後的泥水分離▩·☁。它的基本原理是“淺層沉澱”↟✘◕,也就是在沉澱池容積一定的條件下↟✘◕,池深越淺↟✘◕,沉澱面積越大↟✘◕,懸浮顆粒去除率就越高▩·☁。1959年日本人首先提出了斜板沉澱的資料↟✘◕,並用於原有平流沉澱池的改造中▩·☁。1965年上海市政院在福州水廠取水口進行的斜管除砂試驗↟✘◕,取得了成功▩·☁。
斜板(管)沉澱池的工作動態演示
我們看一下這個影片▩·☁。畫面中左側傾斜的試管中的雜物很快就沉到管底↟✘◕,而右側的則很慢▩·☁。
斜板(管)沉澱池教具演示(左邊為豎流沉降↟✘◕,右邊為斜管沉降)
對於上面的教具演示↟✘◕,可能有人會疑問↟✘◕,會不會兩根試管中的物質沉降效能不一樣導致的│₪◕₪?為了打消大家的疑慮↟✘◕,我們再看看另一個影片▩·☁。
斜板(管)沉澱池教具演示(右邊為豎流沉降↟✘◕,左邊為斜管沉降)
可以看到這時右圖中右側試管中的雜質沉降的反而要比左側快了很多▩·☁。你可能直觀的感覺₪╃:斜管的沉澱距離縮短了↟✘◕,所以沉的快▩·☁。其實這是表象▩·☁。本質上是淺層沉澱↟✘◕,因為兩根試管及裡面的含雜質水條件完全相同↟✘◕,也就是池容相同↟✘◕,但試管傾斜後沉澱面積增大了(同時帶來了沉降距離減小)↟✘◕,所以雜質顆粒能更快地沉到傾斜管壁上↟✘◕,並迅速聚集到池底而被去除▩·☁。